衲僧家,无本据。
暑退凉生,任情去住。
折拄杖,挑拨红尘堆里人,破草鞋,踏断枯木岩前路。
无佛处,急赴过,有佛处,不得住。
捏聚大千无寸土,业风吹上十二峰。
来,徐徐向伊道,提鞋去。
(1).执持。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3).手杖,拐杖。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鲧 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1).拨动灯芯使灯火明亮。引申为启发。《古尊宿语录·佛眼普说》:“我费许多力挑拨儞,儞因何得恁么辜负耶!” 南唐 李昇 《咏灯》:“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心不尽心。”
(2).拨物使动;挑动。《朱子语类》卷九四:“踏着动的机,便挑拨得那静的。”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一庙三怪》:“闻琵琶琅琅作声,若有人挑拨之者。” 续范亭 《警告中国抗战营垒中的奸细分子》:“无孔不入,无地不钻,来挑拨 中国 的内战。”
(3).播弄是非,调唆。《水浒传》第二一回:“是谁挑拨你,我娘儿两个下半世过活都靠着押司,外人説的闲是闲非都不要听他,押司自个做主张。” 老舍 《全家福》第三幕:“我妈妈对她那么无情,他总是忍着,没有挑拨过是非。”
(4).逗引,撩拨。《白雪遗音·玉蜻蜓·露像》:“明晓 志贞 生母无疑,何故又以戏言挑拨?”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二回:“其实这两条腿,除富于挑拨性而外,不见得怎样美。”
(1).同里的人,同乡。《晏子春秋·问上九》:“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后五六岁,有里人如 成 先病,请药甚急, 成 愍而与之。” 宋 曾巩 《仙都观三门记》:“予与 齐曅 ,里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八缸》:“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
(2).里中主事者。《国语·鲁语上》:“唯里人所命次。” 韦昭 注:“里人,里宰也。” 唐 柳宗元 《上襄阳李愬仆射献唐雅诗启》:“稗官里人,得採而歌之。”
(3).俚人,鄙俗的人。 清 吴伟业 《琵琶行》:“里人度曲 魏良辅 ,高士填词 梁伯龙 。”
(1).老树;枯树。《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如因荣木变为枯木,枯木之质,寧是荣木之体!” 唐 卢照邻 《行路难》诗:“君不见 长安 城北 渭 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新唐书·五行志一》:“ 武德 四年, 亳州 老子祠 枯树復生枝叶……占曰:‘枯木復生,权臣执政。’”
(2).比喻颓丧之心或老朽之人。 北周 庾信 《小园赋》:“心则 歷陵 枯木,髮则 睢阳 乱丝。” 宋 范成大 《与时叙现老纳凉池上》诗:“笑我两枯木,独与三冬期。”
(3).指刑具。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秦中子得先人书》:“富室少年列状始末,诉於县官,詰问伏罪,遂寘枯木。” 宋 陶穀 《清异录·肉雷》:“ 来绍 ,乃 唐 酷吏 俊臣 之裔,天禀鷙忍……每肆枯木之威,则百囚俱断,轰响震动一邑,时呼肉雷。”
(4).指神主;棺材。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今兵士之徒无罪,乃驱之行阵之间,委之锋鏑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木以摧心。” 宋 黄庭坚 《母安康郡太君祭亡女陈氏十娘文》:“惟女面目,永隔枯木。呜呼昊天,忍此荼毒。”
释绍昙名句,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