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承昨岁致书召,遂入江城同一笑。
羸奴小马君所借,出犯朝寒鞅频掉。
从来万事固已拙,况乃病敦颜不少。
去随众后已自枉,更苦世情非可料。
一心耿耿浪诚直,百口幡幡竞诃诮。
独君踊跃于我顾,譬于真玉火空烧。
别来未几岁云换,杨柳得春还窈窕。
东溪最好水已渌,桃李万株红白照。
当时病卧不能出,日倚东风想同调。
逡巡红白委地休,新叶可书阴可钓。
君持使传入南师,忽领貔貅过蓬藋。
僧堂取酒就君饮,不觉乘欢盏频釂。
屋西明月过帘白,帘角有时飞熠燿。
明闻钲鼓催军发,共上高楼看旗旐。
日高行忽又别君,从此闭门谁可啸。
秋风已尽始得书,喜听车轮返穷徼。
身欲追随病未能,目断珊瑚遮海峤。
是时肺气壮更恶,日以沉冥忧不疗。
岂其艰若天所悯,晚节幸值巫彭妙。
放心已保性命在,握手犹惊骨骸峭。
今年霜霰虽未重,室冷尚无薪可燎。
一亩酸寒岂易言,局促不殊鱼在罩。
劳君书札数问讯,深愧薄材无象肖。
君心卓荦众未识,安得辨口闻廊庙。
(1).单薄,纤弱。《汉书·严助传》:“且 越 人緜力薄材,不能陆战,又无车骑弓弩之用,然而不可入者,以保地险,而中国之人不能其水土也。”
(2).薄才。 宋 曾巩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薄材顽钝待磨琢,旧学抢攘期反覆。”
(1).失去常态、常道。《左传·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洛 既燎烟, 函崤 没无象。”一本作“ 无像 ”。
(2).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 赵守正 注:“无象,指军行隐蔽,使人们看不到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譬若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兀坐冥搜,求声於寂寥,写真於无象。”
(3).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南朝 梁 沉约 《雅乐歌·諴雅之一》:“怀忽慌,瞻浩荡……出杳冥,降无象。”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跡,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钝翁 记其数诗,有云:‘……有形皆是假,无象孰为真?悟到无生地,梅花满四邻。’”
曾巩名句,代书寄赵宏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