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
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三个五个聚集在一起。 唐 李白 《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宋 苏轼 《浣溪沙》词:“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三国演义》第四八回:“次日,寨中三三五五,交头接耳而説。”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七章:“ 兰英 和 银凤 们招呼着众妇女,三三五五走了。”
成语解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三三五五出处唐·李白《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使用例句却有那恶薄同袍,轻浮年少,三三五五,去看苏秀才前妻。(1).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南朝 齐 谢朓 《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唐 万齐融 《送陈七还广陵》诗:“落花馥河道,垂杨拂水窗。”《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 济南府 ,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鲁迅 《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2).词牌名。双调,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咏垂杨,后为词牌名。参阅《词谱》卷二八。
等待;牢牢守住。 宋 欧阳修 《与苏丞相书》之五:“为客在门前守定,写简不成,悉之。”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想当日 子牙 守定钓鱼滩,遇 文王 亲诣 磻溪 登将臺。”
(1).不返家。《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清 蒲松龄 《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
(2).不归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詎恶久假不归,霸为己有。”
黎廷瑞名句,端午东湖观竞渡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