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
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
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
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
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
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
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
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1).微小的名声。 唐 张籍 《祭退之》诗:“公文为时师,我亦有微声。而后之学者,或号为 韩 张 。” 明 徐渭 《十白赋·麂》:“拾遗有言,微声及祸,视尔霜质,秉金畏火。”
(2).细小的声音。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飞车向 奇肱国 疾飞而去,天空中不再留下微声,学者们也静悄悄,这是大家在吃饭。”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蝙蝠的声音……黑暗中鱼在水面拨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
(1).宫殿高台的美称。《文选·曹植<应诏>诗》:“朝发鸞臺,夕宿兰渚。” 李善 注:“鸞臺、兰渚,以美言之。” 唐 王勃 《九成宫颂》:“翊鸞臺之广宴,扈鸳砌之仙游。”
(2). 唐 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 垂拱 元年改门下省曰鸞臺。” 宋 梅尧臣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幅狭不堪作詔命,聊备麤使供鸞臺。” 清 朱彝尊 《送曹郡丞贞吉之官徽州》诗:“凤沼趍晨久,鸞臺典籍荣。”
(3).妆台。《敦煌曲子词·天仙子》:“燕语鶯啼惊觉梦,羞见鸞臺双舞凤。” 宋 张先 《木兰花·席上赠同邵二生》词:“弄妆俱学閒心性,固向鸞臺同照影。” 明 高明 《琵琶记·再报佳期》:“鸞臺罢妆,鹊桥初驾,佳期近也,请仙郎到河。”
韩元吉名句,鲁公堂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