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先酒,麴蘖化为醴。
适口固匪他,诗人咏其旨。
岐黄作本草,甘辛味所纪。
惟清香滑辣,四事世云尔。
孟诜注为苦,自不烛厥理。
至今蔑公论,遂以诜为是。
乖僻随躯嗜,不尔遽遭诋。
气禀炎上作,无与诸胆比。
人情素弗食,尝者为雪耻。
柳家集众药,意在勗诸子。
未闻无其故,反以彼为美。
一呷三掉头,强嚥身耸起。
从来好欢伯,可畏非可喜。
孤负太和名,翻作搅肠水。
因思俗颠倒,类此盖多矣。
大路指为迂,曲径偏践履。
郑声既可恶,满市更盈耳。
憔悴间姬姜,一莸杂兰芷贪浊和者众,独清竞萋菲。
善恶久相淆,何特酒而已。
至当终难掩,岂必随风靡。
革弊会有时,周道本如砥。
(1). 岐伯 和 黄帝 。相传为医家之祖。 宋 苏颂 《〈政和证类本草图经〉序》:“讎校 岐 黄 《内经》,重定鍼艾俞穴。”后以“岐黄”为中医医术的代称。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曲糵序》:“惟是五谷菁华变幻,得水而凝,感风而化。供用岐黄者神其名,而坚固食羞者丹其色。” 清 钱谦益 《送张老还溧阳》诗:“ 张君 攻岐黄,高名走妇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紫hua{1*1}和{1|1}尚》:“邑有某生者,精岐黄,而不以术行。三聘始至,疏方下药,病愈。”
(2).借指中医医生或医书。 梁章鉅 《称谓录·医》引《帝王世纪》:“ 黄帝 命 岐伯 论经脉旁通问难为经,后世习其业者,故谓之岐黄。”《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众亲友听了,尽鼓掌大笑道:‘这个相思疾,实害得新奇,但可惜《本草》、《岐黄》俱不曾留方,无药可治,如之奈何?’”
甜而微辣。多指酒味醇正。 唐 白居易 《咏家酝》:“瓮揭开时香酷烈,缾封贮后味甘辛。” 明 夏完淳 《湘巫赋》:“平甘辛之五齐兮,舞侁侁兮朱颜酡。”
李吕名句,近世饮者尊尚苦味有感成诗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