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享先玄酒,嘉宾贵食蒿。
不无笾豆实,正有涧溪毛。
岁未登三鬴,家安取百牢。
充庭君试数,一一是民膏。
犹言有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第古风既乏温淳,律体微乖整栗,故令评者不无轩輊。” 李希凡 、 蓝翎 《关于<红楼简论>及其他》:“作为在富贵荣华中生长起来的 曹公子 ,在‘贫穷难耐凄凉’的生活中,对‘当年笏满床’的盛世是不无惋惜怀念的。”
(1).笾和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 孔颖达 疏:“盛其饌者,即三牲鱼腊籩豆是也。”《后汉书·东夷传·濊》:“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籩豆。”《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仍以宰相女为齐娘,以执籩豆。”
(2).借指祭仪。 宋 苏辙 《谢讲彻<论语>赐燕状》之一:“深念勤劳,式均燕喜,籩豆有楚,鐘鼓毕陈。” 章炳麟 《訄书·徵七略》:“其细者,籩豆之事,佐史之职,官别为书, 与 周时赞大行相似。”
《左传·隐公三年》:“涧溪沼沚之毛。” 杜预 注:“毛,草也。”后因以“涧溪毛”指山涧中的草。 宋 黄庭坚 《柳閎展如苏子瞻甥也才德甚美有意于学作诗赠之》诗:“上为朝阳桐,下为涧溪毛。”亦省作“ 涧毛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 木兰山人 诗:﹞谁採涧毛修冷寺,我沽村酒读遗诗。”
陈杰名句,大享先玄酒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