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镇淮门,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
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
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
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
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
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
登桥四望,忽复徘徊感叹。
当哀乐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
王谢冶城之语,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视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与箨庵、茶村、伯玑诸子,倚歌而和之。
箨庵继成一章,予以属和。
嗟乎!丝竹陶写,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而红桥之名,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1).上升。《汉书·王莽传中》:“青煒登平,考景以晷。”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言青阳之气始升以上,以成万物也。”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三:“开闢风云惨,登平日月间。”
(2).谓谷熟年丰。指升平,太平。 宋 司马光 《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除三司使制》:“汝其勿以金穀为末而不恤,勿以簿领为烦而不为。九功所歌,八政所重,登平之业,将汝乎取之。”
(1).山中的寺院。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録其( 赵元一 )《宿焦山寺》云:‘海国秋初到,山堂气更清。’”
(2).隐士的山中居所。 宋 曹组 《艮岳赋》:“傚隐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
(3).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这(哥老会)两个山堂,在 长江 的势力算为最大。”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绪言:“当时天地会山堂分立,缺乏统一指挥。”
直率,爽直。
佛教语。喻佛法。谓佛法深广如海。《维摩经·佛国品》:“度老病死大医王,当礼法海德无边。” 南朝 梁简文帝 《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慧门深邃,入之者固希;法海波澜,汎之者未易。” 唐 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词源迅委,振法海之波澜;义宇宏深,接禪宫之閫奥。”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三:“以此护金轮,法海无波澜。”
陆路,陆地。《淮南子·墬形训》:“水道八千里,通谷其名川六百,陆径三千里。” 高诱 注:“陆径,邪径也,陆地也。”
(1).红色之桥。 唐 张说 《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緑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旂。” 唐 白居易 《新春江次》诗:“鸭头新緑水,雁齿小红桥。”
(2).桥名。在 江苏省 扬州市 。 明 崇祯 时建,为 扬州 游览胜地之一。 清 王士禛 《红桥游记》:“游人登 平山堂 ,率至 法海寺 ,舍舟而陆,径必出 红桥 下。桥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良谓胜游矣。” 清 王士禛 《浣溪沙》词:“北郭青谿一带流, 红桥 风物眼中秋。緑杨城郭是 扬州 。”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 红桥 南北渺风漪,处处名园互钩络。”
王士祯名句,红桥游记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