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虚名但蒙寒温问,
泛爱不救沟壑辱。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盈把那须沧海珠,
入怀本倚昆山玉。拨弃潭州百斛酒,芜没潇岸千株菊。
使我昼立烦儿孙,令我夜坐费灯烛。忆子初尉永嘉去,
红颜白面花映肉。军符侯印取岂迟,紫燕騄耳行甚速。
圣朝尚飞战斗尘,济世宜引英俊人。黎元愁痛会苏息,
夷狄跋扈徒逡巡。授钺筑坛闻意旨,颓纲漏网期弥纶。
郭钦上书见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他日更仆语不浅,
明公论兵气益振。倾壶箫管黑白发,舞剑霜雪吹青春。
宴筵曾语苏季子,后来杰出云孙比。茅斋定王城郭门,
药物楚老渔商市。市北肩舆每联袂,郭南抱瓮亦隐几。
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鸟雀苦肥秋粟菽,
蛟龙欲蛰寒沙水。天下鼓角何时休,阵前部曲终日死。
附书与裴因示苏,此生已愧须人扶。致君尧舜付公等,
早据要路思捐躯。
悲痛。《左传·襄公八年》:“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夫人愁痛,不知所庇。” 唐 柳宗元 《南岳云峰和尚塔铭》:“呜呼!大师之葬,门人慕号,长老愁痛。”
(1).休养生息。《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 孔 传:“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唐 姚合 《闻魏州破贼》诗:“生灵苏息到 元和 ,上将功成自执戈。”《明史·李贤传》:“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事至今日,尚欲求苏息於恐怖政府之下,诸君,诸君,吾则安能忍而与此终古歟?”
(2).复活;苏醒。《三国志·魏志·杜袭传》“祖父 根 ,著名前世”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诛讫,车载城外, 根 以扑轻得苏息,遂闭目不动摇。” 唐 杜甫 《喜雨》诗:“穀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苏息,送至旷野,纵之去。”
(3).犹休息。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操笔执觚,足容苏息。”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吾军方自远来,曾未苏息。”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她每天的疲劳就是这样含着一点微笑,在小油灯底闪烁中,渐次得着苏息。”
谓更生,恢复。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du{1|1}夫既除,苍生甦息。”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三:“絶后重甦息,飞花枯木林。” 邓溥 《得大我书闻其归自柏林喜而不寐》诗:“病体居然得甦息,故人无恙慰心情。”
(1).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 ,北方部族为 狄 。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鲁迅 《坟·论“ta{1-1}妈{1-1}的!”》:“ 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 ,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 唐 韩愈 《毛颖传》:“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 管城 。” 唐 聂夷中 《行路难》诗:“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
(3).视为夷狄。《公羊传·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称人?夷狄之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其谓之 秦 何?夷狄之也。”《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年谱论》:“以 五代 之君而视 十国 ,夷狄之则未可也。”
杜甫名句,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