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首页 - 诗词名句 - 三世诸佛诸菩萨,声闻独觉及天人

三世诸佛诸菩萨,声闻独觉及天人

出自宋代释宗杲《泉州惠安县迎藏经请小参偈》:

稽首十力大导师,三界独尊无比况。
示现成佛转{1|1}法{1*1}轮,广演无边契经海。
众生心想念念殊,所转{1|1}法{1*1}轮亦差别。
法{1*1}轮{1|1}功德不可量,尽思竭力无能测。
有大经卷在一尘,量等三千大千界。
世有聪慧明达人,具足天眼悉知见。
破尘出经作佛事,不作实与非实想。
又以无边法界空,纳在佛身一毛孔。
须弥铁围及大海,一一包容无迫隘。
一毛既尔馀悉然,导师方便亦如是。
念念普遍诸毛孔,念念克证金刚慧。
念念成就佛菩提,念念满足普贤愿。
而不生於戏论心,亦不住於深境界。
如梦如幻如水月,如优昙华出世间。
如是常转大经卷,了无能转所转者。
三世诸佛诸菩萨,声闻独觉及天人
地狱修罗鬼畜等,一一皆承此经力。
我今复与诸佛子,各生殊胜难愚心。
还摄此经一归尘,安住毗卢法宝藏。

查看所有释宗杲诗词作品

注释参考

三世

三世 (sān-shì) 三代,常指祖孙三代 three generations 在美洲,尤指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sansei

菩萨

菩萨 (púsà) 佛家语。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也是菩提萨埵的省略,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译为大道心众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为神而加以崇拜者 Bodhisattva 泛指佛 Buddha 泛指某些神 Buddhist idol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儒林外史》 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a kindhearted person

声闻

(1).亦作“ 声问 ”。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 ,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 、 沉尹茎 相与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 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 ,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 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 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问中断。”

(2).亦作“ 声问 ”。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韩非子·内储说上》:“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南阳 宋仲子 於 荆州 与 蜀郡 太守 王商 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州耆旧传》:“ 商 字 文表 , 广汉 人,以才学称,声问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论师﹞少好学,有才辩,声闻遐被,法俗归心。” 宋 沉辽 《真觉开堂》:“自诸祖述作已达者,皆著声问。”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行识自来矜色相,声闻何惜证飞仙。”参见“ 声闻过情 ”。

梵文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从佛声闻而得道者,悉名声闻。”《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五百声闻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证。”

独觉

(1).独自睡醒。 唐 卢仝 《冬行》诗之三:“上不事天子,下不识侯王;夜半睡独觉,爽气盈心堂。” 宋 苏轼 《独觉》诗:“翛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2).佛教语。又称缘觉。谓无佛之世,修行功成,自己觉悟缘起之理者。《俱舍论·分别世品》:“言独觉者,谓现身中离禀至教,唯自悟道,以能自调,不调他故。” 赵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在没有佛法的时代,有人独自悟到缘起之理而得到解脱,但他不能把自己悟到的真理说出来,这种人叫做独觉。”

(3).指道教所称自悟玄理。 唐 符载 《庐山故女道士梁洞微石碣铭》:“仙师独觉,闭跡山水。”

天人

天人 (tiānrén) 天和人;天象和人事 heaven and man 天人之际 天人合一 仙人;神人;才能或容貌出众的人 celestial being;immortal;outstanding man (in talent or appearance) 特指天子 emperor

释宗杲名句,泉州惠安县迎藏经请小参偈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猜你喜欢
应用推荐
诗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