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永叔在杨州,中秋待月后池头。
约公准拟与我敌,是夜二雄利矛。
我时小却避其锐,风愁雨怛常娥羞。
主人持出紫石屏,上有朏魄桂树婆娑而枝虬。
作诗夸诧疑天公,爱惜光彩向此收。
四坐稽颡叹辩敏,文字响亮如清球。
更后数日我北去,相与送别城门楼。
谁知康成能饮酒,一饮三百杯不休。
鸡鸣各自便分散,山光寺侧停画舟。
我来谒公公未起,卧索大白须扶头。
而今倏忽已八载,公领府事予居忧。
欧阳始是玉堂客,批章草诏传星流。
问公可忆羊叔子,虽在军中常缓带而轻裘,寄声千里能信不。
紫色石。传说古代曾用为货币。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 夏后 以玄贝, 周 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凋碧玉之神树,销紫石之灵根。”
(1).新月的月光。亦用为农历每月初三日的代称。 晋 庾阐 《海赋》:“朏魄昏微,乍明乍没。”《文选·颜延之<应诏讌曲水作诗>》:“朏魄双交,月气参变。” 李善 注:“朏魄双交,谓三日也。凡朏魄之交,皆在月三日之夕。”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浙江》:“是故随日而应月,依阴而附阳,盈於朔望,消於朏魄,虚於上下弦,息於辉朒,故潮有大小焉。”
(2).犹月形。借指月亮圆缺明暗的变化。《新唐书·历志三下》:“日,君道也,无朏魄之变;月,臣道也,远日益明,近日益亏。”
(3).借指月亮。 宋 梅尧臣 《寄维阳许待制》诗序:“主人持出紫石屏,上有朏魄桂树婆娑而枝虬。”
梅尧臣名句,寄维阳许待制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