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响琵琶借当家,十三弦上雁行斜。
雨筵合出残春曲,愁扫屏风满地花。
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声音清浊不等。创始于 南朝 梁 ,为 隋 唐 燕乐中常用乐器。 唐 牛殳 《方响歌》:“乐中何乐偏堪赏,无过夜深听方响。”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比上膳,以行在草草无乐,鸚鵡大呼:‘ 卜尚乐 起方响!’久之曰:‘ 卜娘子 不敬万岁。’盖 道君 时掌乐宫人以方响引乐者,故犹以旧例相呼。 高庙 为之罢膳泣下。”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归讯》:“引清謳,击方响。”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乐舞声歌·方响》、《文献通考·乐七》。
唐 宋 时教坊用的筝均为十三根弦,因代指筝。 宋 张先 《菩萨蛮·咏筝》词:“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江波緑。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赠筝妓》词:“琢成红玉纤纤指,十三弦上调《新水》。”参阅 汉 史游 《急就篇》卷三“筝” 颜师古 注。
董嗣杲名句,夜宴赠筝妓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