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亲政之初旬,史臣了翁侍严宸。
宜州太守当就国,袖出谏疏前开陈。
炎荒僻在飞燕外,陛下一眎同吾仁。
毋云指搐非害事,往往四体为不信。
臣请选侯如中州,更饬肤使时咨询。
但令正身以率下,炎荒虽远畿甸均。
皇帝雇谓汝可往,布宣德意安吾民。
黄君下殿再拜谢,尽以圣训关史臣。
史臣拜手笔之册,以君所闻还赠君。
维今贪竞羽成俗,公私已屈忧方新。
纪纲法令不敢知,恃以立国维苍旻。
苍旻茫茫不可问,人情忻戚天笑颦。
原君体此深长思,便以圣训书诸绅。
心诚求之莫非事,子苟不欲民无贫。
人主的体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
(1).谓思虑深远。 汉 张衡 《东京赋》:“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理 重华 之遗操,慨远慕而长思。”
(2).长久思念。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家人》:“三女求夫,不见復关。伺候山隅,长思忧叹。” 唐 李贺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梦中相聚笑,觉见半牀月。长思剧循环,乱忧抵覃葛。”
(1) [a sage's instruction; imperial edict]∶旧指圣人的训诫告谕或皇帝的诏令等
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of Chinese Moslem) a memorandum of Mohammed]∶中国yi{1-1}斯{1*1}兰教徒指yi{1-1}斯{1*1}兰教奠基者**的思想和行为记录
详细解释(1).圣人的教导。指儒家相传的训谕。 汉 蔡邕 《释诲》:“且用之则行,圣训也;舍之则藏,至顺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宜广,神教宜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 章老先生 ,你背圣训了,怎么説一个似可去。”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委吉凶以任运兮,永圣训以自强。”参见“ 圣教 ”。
(2).帝王的训谕、诏令。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姚麟奏对》:“ 麟 恐伏而对曰:‘诚如圣训,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卫兵於殿庭之间,此岂臣当以私恩结下,为身计耶?’” 元 耶律楚材 《和平阳王仲祥韵》:“洪恩浹四海,圣训宜书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谆谆数千言,详载圣训。”
(3).阿拉伯文的意译,原意为传闻、传述。后专指对 ** 言行的传述--“ ** 言行录”。在 中国 ,圣训也称“圣训经”、“至圣宝训”、“至圣宝谕”、“圣谕”等。
魏了翁名句,送黄宜州之郡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