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凿堪伤骨,风骚久痛心。
永言无绝唱,忽此惠希音。
杨柳江湖晚,芙蓉岛屿深。
何因会仙手,临水一披襟。
诗在混茫前,难搜到极玄。
有时还积思,度岁未终篇。
片月双松际,高楼阔水边。
前贤多此得,风味若为传。
什么缘故,为什么。《周书·薛善传》:“时 晋公 护 执政,仪同 齐轨 语 善 云:‘兵马万机,须归天子,何因犹在权门。’” 唐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何因北归去, 淮 上对秋山。”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指艺术上的高手、名手。 五代 齐己 《禅庭芦竹十二韵呈郑谷郎中》:“未逢仙手咏,俗眼见犹轻。”《宣和书谱·李邕》:“ 邕 初学,变 右军 行法,顿剉起伏既得其妙,復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 李阳冰 谓之‘书中仙手’。”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古墨斋》:“独其书法之妙,出入二 王 ,而奇伟倜儻,类其为人。 杜工部 所谓‘碑版照四裔’, 李集贤 以为书家仙手,其流品可知已。”
(1).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有风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宋 张景星 《秋日白鹭亭》诗:“开樽屏丝竹,披襟向萧籟。” 清 杜岕 《张大育头陀抱琴来同孟新听弹》诗:“一曲《涂山操》,披襟此日过。”
(2).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壮丁们在每一个人身上穿着一件卫生衣……大框小洞,带片披襟,甚至有的一边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犹披心。谓推诚相与。《晋书·周顗传》:“ 伯仁 总角於东宫相遇,一面披襟,便许之三事,何图不幸自貽王法。”《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与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入幕知 孙楚 ,披襟得 郑侨 。” 清 陈盟 《与亲友话旧》诗:“所愿故乡归有路,披襟重话再生欢。”
齐己名句,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