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
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拈花微笑出处《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使用例句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缘也。
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不二门 (bù’èr-fǎmén,bù’èrmén) 佛教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the one and only way;the only proper course to take 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姚合《寄不疑上人》 度世之不二法门,岂有过此!——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成语解释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不二法门出处《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使用例句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不二法门。
楼钥名句,跋正法眼藏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