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酒,可尽欢。
粗粗布,可御寒。
丑妇不与人争妍。
西园公卿百万钱,何如江湖散人秋风一钓船。
万骑出塞铭燕然,何如驴背长吟灞桥风雪天。
张灯夜宴,不如濯足早眠。
高谈雄辩,不如静坐忘言。
八珍犀箸,不如一饱苜蓿盘。
高车驷马,不如杖屦行花边。
一身自适心乃安,人生谁能满百年。
富贵蚁穴一梦觉,利名蜗角两触蛮。
得之何荣失何辱,万物飘忽风中烟。
不如眼前一杯酒,凭高舒啸天地宽。
谓豪放不羁、论理充分有力的谈论。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焦遂 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呜呼 平甫 ,决 江 河 不足以为子之高谈雄辩,吞 云梦 不足以为子之博闻强记。”《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统 高谈雄辩,应答如流。”《廿载繁华梦》第二八回:“ 周庸祐 与各亲朋正自高谈雄辩。”
成语解释大发议论,长于说理。形容能言善辩。高谈雄辩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使用例句周庸祐与各亲朋正自高谈雄辩,忽冯少伍走近身旁,附耳说了几句话,周庸祐登时面色变了。(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于石名句,薄薄酒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