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阳谪宦鬓成华,唯有宾从最可夸。
文学东堂进士第,风流南国相公家。
移官我未归丹禁,回棹君今指白沙。
滁上淹翔虽已久,寺楼山色对琅邪。
盘桓;逗留。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无淹翔以守常限,无纷竞以求再捷。” 宋 王禹偁 《送严判官儒归滁州》诗:“ 滁 上淹翔虽已久,寺楼山色对 瑯邪 。” 宋 曾巩 《送陈世修》诗:“莫嗟问俗淹翔久,从此频繁不次恩。”
山的景色。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 欧阳修 《朝中措·平山堂》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一会儿出了隧道,又看见窗外的天光山色。”
亦作“ 琅琊 ”。亦作“瑯琊”。 1.山名。在今 山东省 诸城县 东南海滨。《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 转附 朝儛 ,遵海而南,放於 琅邪 。”《史记·秦始皇本纪》:“南登 琅邪 ,大乐之,留三月。”
(2)山名。在今 安徽省 滁州市 西南。 西晋 伐 吴 , 琅邪王 司马伷 曾率兵驻此,因名。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环 滁 皆山也,其西南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邪 也。” 清 黄景仁 《晓过滁州》诗:“最高知 瑯琊 ,翠色披满襟。”
(3)指 秦始皇 时于 琅玡山 上所建之 琅邪台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东陼鉅海,南有 琅邪 。”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 琅邪 ,臺名也,在 渤海 间。”
(4)指 秦 琅琊 刻石。 金松岑 《文学观》:“碑之《泰山》、《之罘》、《琅琊》、《会稽》;词赋之《连珠》、《七发》是也。”
王禹偁名句,送严判官归滁州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