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首页 - 诗词名句 - 六通三昧降魔,不用色声气力

六通三昧降魔,不用色声气力

出自宋代释印肃《赞三十六祖颂》:

马鸣分身百亿,论数玄诠无极。
六通三昧降魔,不用色声气力

查看所有释印肃诗词作品

注释参考

六通

(1).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 六通四辟 ”。

(2).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se{1-1}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se{1-1}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汰法师 云: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 明 谢谠 《四喜记·诗礼趋庭》:“飞锡起金池,潦倒沙弥,六通五藴见□迷。”参阅《俱舍论·分别智品》。

(3).谓通解六试题。《宋史·仁宗纪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宋史·选举志一》:“凡《三礼》、《三传》、《通礼》每十道义分经註六道,疏义四道,以六通为合格。”

三昧

三昧 (sānmèi) 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Budd.) purity and calm arising from correct relization;knack;secret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降魔

佛教语。相传 释迦牟尼 在成佛前,曾与魔王进行激烈斗争,并取得胜利。佛教史上称为“降魔”。见《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后常用作降服妖魔的典故。 宋 王安石 《南乡子》词:“作么有疏亲?我自降魔zhuan{1~1}法{1-1}轮。” 元 王恽 《番禺权》诗:“笑挥堪解虎,静倚可降魔。”《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且住,且住!你去未得。吾有法宝,未曾传与汝。道童,与吾取过降魔太阿神光宝剑来。”

不用

不用 (bùyòng) 用不着,不必 need not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气力

气力 (qìlì) 体力;力气 physical strength;power 没有说话的气力 精力 energy;vigour 费尽气力去解释 实力;力量 actual strength;strength 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 气力微薄 权势;势力 power;influence 仗气力 才气;才力 ability;talent 气力充沛

释印肃名句,赞三十六祖颂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猜你喜欢
应用推荐
诗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