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言语尽君房,一一班联玉殿香。
解识逍遥浑一致,水凫非短鹤非长。
(1).犹解释。 宋 本《<颜氏家训>序》:“余曰:‘凡字以詮义,字犹未识,义安能见?旋云小小,颇亦怱怱。’众乃谢余,令为解识。余遂作音义以晓之。”
(2).知晓;熟悉。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举筯,沙鱼线甚俊。 吕丞相 喜问:‘君解识此物耶?’” 清 吴伟业 《夜游虎丘剑池》诗:“轆轤夜半语空中,无人解识兴亡意。”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别录》:“予操普通语相与周旋,谓居 中国 久,言语风习,解识不少,近则经商于 香港 也。”
亦作“ 浑壹 ”。统一;同一。 汉 史岑 《出师颂》:“素旄一麾,浑一区宇。”《晋书·庾敳传》:“至理归於浑一兮,荣辱固亦同贯。”《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三年》:“传檄三辅,示以祸福,明立购赏,彼必望风响应,浑壹之期,於此乎在矣!” 闻一多 《谨防汉奸合法化》:“而目前的敌伪,早已在所谓‘共荣圈’中,变成了一个浑一的共同体。”
过失;短处。《三国志·吴志·阚泽传》:“性谦恭篤慎,宫府小吏,呼召对问,皆为抗礼。人有非短,口未尝及。”
曾协名句,偶作二首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