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军乐毅论,大令洛神赋。
王家小楷天取将,秪余惊鸾尚双翥。
昭陵银海閟银钩,秦王卧看偷儿偷。
秣陵井苔剥山骨,祝融复遣山鬼搜。
裂琼划玉各分散,遗下宝圭三五假。
墨卿收拾骊颔珠,堇堇一百八十余。
江西今代韩吏部,古心古道生好古。
雷电勃兴急捉取,阿那精灵会飞去。
擒拿;捕捉。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孃去二月九日夜,失车栏夹杖龙牵,疑是 整 婢 采音 所偷。 苟奴 与郎 逡 往 津阳门 糴米,遇见 采音 在 津阳门 卖车栏龙牵。 苟奴 登时欲捉取, 逡 语 苟奴 ,已尔,不须復取。”《敦煌曲子词·鹊踏枝》:“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1).柔弱貌;柔美貌。阿,通“ 婀 ”。《文选·张衡<南都赋>》:“阿那蓊茸,风靡云披。” 李善 注:“阿那,柔弱之貌。”一本作“ 阿郍 ”。 明 徐渭 《题<折花美人图>》诗:“高髻阿那长袖垂,玉釵彷彿挂罗衣。”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身娇阿那,非关 石尉 之珠;颊薄分明,略比 萧宫 之醉。”
(2).舒徐貌。阿,通“ 婀 ”。《文选·王褒<洞箫赋>》:“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者也。” 李善 注:“阿那腲腇,舒迟貌。”
(3).茂盛貌。阿,通“ 婀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桂黝鯈於南北,兰芝阿那於东西。” 张载 注:“黝鯈、阿那,皆茂盛之貌。” 三国 魏 曹植 《社颂》:“灵稼阿那,一禾千茎。”
(4). 唐 代乐曲名。 明 杨慎 《艺林伐山·阿那纥那曲名》:“ 李郢 《上元日寄胡杭二从事》诗曰:‘恋别山登忆水登,山光水焰百千层。 谢公 留赏 山公 唤,知入笙歌《阿那》朋。’ 刘禹锡 《夔州竹枝词》云:‘ 楚 水 巴山 烟雨多, 巴 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紇那》披緑萝。’《阿那》、《紇那》,皆当时曲名。 李郢 诗言变梵唄为艷歌, 刘禹锡 诗言翻南调为北曲也。‘阿那’皆叶上声,‘紇那’皆叶平声,此又随方音而转也。”
指示代词。犹那,那个。 唐 李白 《相逢行》:“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宋 杨万里 《过南荡》诗:“垂杨一径深深去,阿那人家住得奇!” 周汝昌 注:“阿那,阿读入声如‘屋’,发语词,无义。阿那,亦作‘兀那’, 元 曲中多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九》:“﹝阿那﹞ 李白 :‘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阿那,犹言若个也。”
鲜卑 族姓氏。 北周 有 阿那瓌 ,见《周书·杨宽传》。
杨万里名句,跋罗春伯所藏高氏乐毅论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