碍塞处,有通疏。
看不足,绰有余。
千古华山山下路,输他潘阆倒骑驴。
阻塞不通。 明 袁宗道 《杂说》:“愚意谓当云己立未充,故时有滞执处,时有碍塞处。於此但假渐习薰修,久之不怠,徐徐当彻去矣。”
亦作“ 通疎 ”。亦作“ 通踈 ”。通情达理,洒脱爽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事事不通疏,没些灵变。”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你这廝外相儿通疎就里村,你今日结婚姻,喒就肯罢论。” 明 汤显祖 《紫钗记·仆马临门》:“须剔透,要通疏;那人家,多礼教。”
释大观名句,偈颂五十一首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