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庭竹枝词
月断浮梁路几重,可怜家傍最高峰。如何一个团圞月,半照行人半照侬。
- 五到洞霄兼似冲妙
多谢名山不厌人,五来此地着闲身。泉声带雨驱烦暑,空翠萦风绝点尘。金鼎火能知应候,玉壶花自占长春。何时许证三生约,乞借烟霞与卜邻。
- 新林浦
夹岸人家映柳条,玄晖遗迹草萧萧。曾为一夜青山客,未得无情过板桥。
- 驳复仇议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 水调歌(人日)
元日至人日,未有不阴时。新年叶气,无处人物不熙熙。万岁声从天下,一札恩随春到,光采动天鸡。寿域遍寰海,直过雪山西。忆曾预,宣玉册,捧金卮。如今万里,魂梦空绕五云飞。想见大庭宫馆,重起三山楼观,双指赭黄衣。此会古无有,何止古来稀。
- 明道亲享先农十首
神既至乡,福亦来酬。申锡纯嘏,旨酒惟柔。思文后稷,贻我来矣。子孙千亿,丕荷天休。
- 借张宪韵述怀呈东畎先生
早起看秋意,山前深未深。水香飘远渚,晴色上平林。风雨一双鬓,江湖万里心。何期来此地,时作短长吟。
- 冬怀三首
扬雄老不遇,寂寞玩文史。厕身虎狼间,乃卒脱其死。中恬遗外慕,独乐异众喜。但有载酒人,何用求知己。
- 戏答宣叔颂
探龙渊,履虎尾。别狐貉,辨蚖虺。头雪白,心灰死。老斲轮,不教子。君闻此,当洗耳。
- 和远老见怀
老去肖阴能几休,只求适意不求多。消除旧恨凭三盏,断送余生付一蓑。风月情怀虽已灭,渔樵伴侣尚相过。师来好趁荷花盛,我欲同游击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