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亥杂诗 146
有明像法披猖后,荷担如来两尊宿。龙树马鸣齐现身,我闻大地狮子吼。
- 富阳晓望
江氛海雾暗前村,四望秋空一白云。忽有数峰云上出,好山何故摠无根。
- 闻琴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 月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 山口
重雾真成雨,疏帘不隔风。青林拥红树,家鹜杂宾鸿。渔屋浑环水,晴湖半落东。往来成一老,犹在半涂中。
- 端叔奉诏还朝二首
清樽连日话辛酸,正为中年作别难。二十年间嗟契阔,八千里外得团栾。湖山觉梦俱萍迹,风月题诗遍锦宫。一舸输君已仙去,微吟空所屈平叹。
- 寓言二首
太虚无实可追寻,叶落松枝谩古今。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
- 古代文论选段
《毛诗序》选段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论·论文》选段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诗品序》选段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与元九书》 选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题画》画竹题记一则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人间词话》三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和孙倅见贻八首
海色天容浸冷光,秋回山谷进风凉。不须悟性三关语,自有澄心一炷香。倦客栖迟归意远,暮林摇落晚山长。从来羽气闻风悦,惭愧如今陛楯郎。
- 送进士李殷下第游汾河
上国花照地,遣君向西征。旁人亦有恨,况复故人情。单车欲云去,别酒忽然醒。如何今夜梦,半作道路程。边士不好礼,全家住军城。城中鼓角严,旅客常夜惊。中有左记室,逢人眼光明。西门未归者,下马如到京。还应一开卷,为子心不平。殷勤说忠抱,壮志勿自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