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
拼音:guī ,部首:土,
卷号:十三下,反切:古畦切
圭新华字典
圭异体字
珪圭說文解字
圭
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矦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矦。从重土。楚爵有執圭。
珪
古文圭从玉。
圭說文解字注
瑞玉也。
段注:瑞者,以玉爲信也。
上圜下方。
段注:圭之制,上不正圜。以對下《方言》之,故曰上圜。上圜下方,法天地也。故應劭曰:圭自然之形。陰陽之始也。以圭爲陰陽之始,故六十四黍爲圭。四圭爲撮。十圭爲一合。量於此起焉。《方言》曰:鼃,始也。多不得其解。愚謂鼃從圭聲。與圭同音。鼃始也,卽圭始也。
公執桓圭九寸。
段注:桓,《玉部》作瓛。此不改者,依《周禮》文也。鄭曰雙植謂之桓。桓圭以宫室之𧰼爲瑑飾。
侯執信圭。伯執躳圭。皆七寸。
段注:鄭曰:信當爲身。身圭,躬圭皆𧰼以人形爲瑑飾。九寸,七寸謂其長也。
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
段注:二玉以穀以蒲爲瑑飾。五寸謂其徑也。
㠯封諸侯。
段注:詳《周禮・大宗伯・典瑞》《玉人》。天子以封諸侯。諸侯守之以主其土田山川。故字从重土。
从重土。
段注:重土者,土其土也。古畦切。十六部。
楚爵有執圭。
段注:此說楚制之乖異也。其事𢽳見各書。若《國策》之景翠,莊辛。《淮南》之荆佽非,子發。《說苑》之鄂君子晳。呂覽之能得五員者。皆楚執圭者也。高注《淮南》曰:楚爵功臣賜以圭。謂之執圭。比附庸之君。
古文圭。从王。
段注:古文从玉。謂頒玉以命諸侯,守此土田培敦也。小篆重土而省玉。葢李斯之失與。今《經典》中圭珪錯見。○圭珪移於部末者,許例當如此也。
圭说文系传
瑞玉也,上員下方。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糓璧,男執蒲璧,皆五寸。圭以封諸侯,從重土。楚爵有執圭者。
鍇注:臣鍇按:《周禮》注:「桓圭作雙柱,或以爲雙瓛形;信圭,蓋刻為人形;躬圭亦為人形;穀璧、蒲璧皆為糓蒲形。所謂五玉亦曰五瑞,旣分之土田,又以玉為信也。」
古文圭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