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
拼音:rú ,部首:水,
卷号:十一上,反切:人朱切
濡新华字典
濡說文解字
濡
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淶。从水需聲。
濡說文解字注
濡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淶。
段注:淶各本作漆涑二字。今正。戴先生曰:易水篇注云:許愼曰:濡水入淶。淶卽巨馬之異名。與巨馬河注巨馬河卽淶水也正合。今《水經注》淶譌深。《說文》淶譌漆涑二字。皆字之誤耳。涿郡故安,二志同。今直隷易州州東南有故安故城是。戰國時燕與趙易土。燕以武陽與趙。卽此也。《前志》故安下曰:閻鄉,易水所出。東至范陽入濡。并州寖。濡水亦至范陽入淶。今本《漢志》脫濡字。師古謬爲之注。非也。《水經注》易水篇曰:易水,逕范陽縣故城南。又東與濡水合。水出故安縣西北窮獨山南谷。東流與源泉水合。又東南流逕樊於,期館西,荆軻館北。又東逕武陽城西北。又東逕紫池堡。又東得白楊水口。又東合檀水。又東南流於容城縣西北,大利亭東南合易水。而注巨馬水也。故《地理志》曰:易水至范陽入濡。又曰:濡水合渠。許愼曰:濡水合淶。淶渠二號,卽巨馬之異名。【按】酈引濡水入渠,卽濡水亦至范陽入淶之句也。今本作淶。酈本作渠。今勝酈本。酈有濡字,則又酈本勝今。凡書之當參伍以求其是者如此。濡水今在易州北。卽北易水也。東南入保定府定興縣界爲沙河。一曰東南流入容城縣境。
从水。需聲。
段注:人朱切。五部。【按】《左傳》昭七年。盟於濡上。《釋文》云:《說文》女于反。是音隱舊說。此水𣃔不作乃官反也。師古注《漢書》於故安下云濡乃官反。殊誤。漁陽郡白檀下。濡水出北蠻夷中。遼西郡肥如下。玄水東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陽。此則酈注濡水篇所謂濡難聲相近,今謂之濼河者音乃官反是矣。其字葢本作渜。譌而爲濡。○今字以濡爲霑濡。《經典》皆然。
濡说文系传
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涑。從水需聲。
鍇注:臣鍇按:《漢書》:「易水出故安縣,至范陽入濡。」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诗词名句
- 西窗一榻芭蕉雨,复似当时水绕床。
- 林响朝登岭,江喧夜过滩。
- 细声蚯蚓发银瓶,拥褐横眠天未明。苏轼《次韵柳子玉二首地炉》
- 只有山光依旧。
-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佚名《增广贤文·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