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uān ,注音:ㄉㄨㄢ ,部首:立,笔画:14
五笔:UMD或UMDJ,五笔98:UMDJ
统一码:U+7AEF ,郑码:SULG ,仓颉码:YTUMB ,四角码:02127

端笔顺

端笔顺:点、横、点、撇、提、竖、竖折/竖弯、竖、横、撇、竖、横折钩、竖、竖

端异体字:

耑 𥪄

基本解释

端 duān ㄉㄨㄢ

  1. 正,不歪斜:端正(①事物不歪斜;②正派正确;③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2.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zhòng )。品行不端。
  3. 事物的一头:端的(dì)(①事情的经过,底细;②的确,果然;③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
  4. 用手很平正地拿: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
  5. 姓。

详细解释

duān

(1) 形声从立,耑( duān )声。本义:站得直)

(2) 同本义 [straight]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端正;不倾斜);端身(摆正身体)

(3) 端正。引申为正直 [upright;proper]

水至平,端不倾。——《荀子·成相》

选天下之端士。——汉· 贾谊《治安策》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儿的);端一(端庄娴静);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写得工整);端悫(端正笃实。悫:诚笃)

词性变化

duān

(1)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end]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 明· 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两端,末端;笔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极端;顶端;扁担的两端

(2) 首;顶端 [top]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宋· 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

(3) 开头 [beginning]

如:发端;开端

(4) 征兆 [omen]

如:端兆(端倪;迹象)

(5) 头绪 [main threads]

多端寡要(要领)好谋无决。——《三国志·郭嘉传》

又如:端序(头绪;条理)

(6) 边际 [limit]

如:端涯(边际)

(7) 思绪;心绪 [train of thought]

如:端忧闲愁;深忧)

(8) 事由;原委 [cause]

祸集非无端。——西晋· 陆机君子行

又如: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犹言正本清源;争端;衅端

(9) 借口 [pretext]。为了掩盖真正意图或情况而声称的目的、动机或装出来的外表

如:借端;无端闹事

(10) 项目;种类 [kind]

如:举其一端;变化多端

(11) 周代礼服 [a kind of gown]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周礼》

又如:端衣(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端衰(古丧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服)

(12) 办法 [approaches;ways;means]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duān

(1) 详审 [look sb. up and down]

如: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准目标)

(2) 手平举拿物 [hold sth. level with both hands]

如:端饭上菜;端茶送出(官员会客时,不愿地位低于自己的来客久坐,谈话告一段落,端茶略饮,仆人就高喊“送客”,来客就立刻告辞);端简(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端盒(托盘,多木制);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3) 流露 [speak out]

如:有什么想法都端出来

duān

(1) 确实;果真 [really;indeed;if indeed]

如:端端的的(清楚,真实);端切(确实;详细)

(2) 究竟;到底 [after all;in the end]

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醉醒石》

常用词组

端底 端的 端点 端方 端方 端架子 端接 端节 端静 端丽 端量 端木 端倪 端凝 端平 端然 端日 端梢 端视 端午节 端线 端相 端详 端详 端秀 端绪 端雅 端砚 端阳 端由 端月 端整 端正 端直 端庄 端子 端坐

国语词典

端 ㄉㄨㄢ duān

〈名词〉

  1. 事物的兩頭皆稱為「端」。
    如:「尖」、「末」、「筆」。
    《論語·子罕》:「我叩其兩而竭焉。」

  2. 事物的起始。
    如:「開」、「發」、「挑起」。
    《孟子·公孫丑》:「惻隱之心,仁之也。」

  3. 項目、方面。
    如:「鬼計多」、「變化萬」、「舉其一」。

  4. 心思、思緒。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憂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5. 古代布帛的長度單位。通常一端約等於一疋。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除了文若虛,每人送緞子二。」

  6. 姓。如明代有端孝思。

〈形容词〉

  1. 正、正直。
    如:「品行不」。
    《禮記·玉藻:「目容,口容止。」
    《孟子·離婁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矣。」

〈動〉

  1. 以手托物。
    如:「碗」、「菜上桌」。

  2. 擺。
    如:「端架子」、「把問題都出檯面上討論。」

〈副词〉

  1. 到底、究竟。
    宋·王安石〈龍泉寺石井〉詩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有臥龍無?」
    宋·陸游〈幽事〉詩:「餘年有幾?風月且婆娑。」

  2. 果真。
    宋·蘇軾〈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詞:「武昌南岸,昔遊應記。料多情夢裡,來見我,也參差是。」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诗词名句

评论发表评论

端解释,端汉语字典 单词乎
m.danc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