諱 huì ㄏㄨㄟˋ
◎ 见“讳”。
讳 ㄏㄨㄟˋ huì
〈动词〉
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如:「讳言」。《左传·庄公十八年》:「夏,公追戎于济西。不言其来,讳之也。」《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传》:「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隐瞒,有所保留。如:「直言无讳」、「讳疾忌医」。《新唐书·卷一四五·杨炎传》:「玄宗事夷狄,戍者多死,边将讳不以闻。」《警世通言·卷三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夫妇之间,死生相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讳也。」
〈名词〉
有所隐避的事物。《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朕lun*公等功,定封邑,恐不能尽,无有讳,各为朕言之。」
表示避称尊长名字的用语,用法如:「父讳○○」、「母讳○○」。也可用来代指尊长的名字。如:「名讳」、「上讳」。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儒林外史·第三回》:「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