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ān ,注音:ㄏㄢ ,部首:虫,笔画:11
五笔:JAF或JAFG,五笔98:JFG
统一码:U+86B6 ,郑码:IEB ,仓颉码:LITM ,四角码:54170

蚶笔顺

蚶笔顺:竖、横折、横、竖、横、点、横、竖、竖、横、横

蚶异体字:

魽 𩼉 蜬

基本解释

蚶 hān ㄏㄢˉ 
  1. 〔蚶子〕软体动物介壳厚而坚实,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鲜美。亦称“魁蛤”;俗称“瓦垄子”、“瓦楞子”。

详细解释

  •  hān 

〈名词〉

  1. 动物名。俗叫瓦垄子或瓦楞子,又叫魁蛤 [blood clam;ark shell],蚶属的软体动物,介壳厚,稍呈心脏形,自壳顶出隆起的放射纵线四十多条,像瓦垄。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味鲜美。通称“蚶子”
    1. [何胤]疑食蚶蛎。——《南齐书·周颗传》
  2. 又如:蚶菜(赤贝的一种;蚶酱(蚶肉制成的酱)

    国语词典

    •  hān ㄏㄢ 

    〈名词〉

    1.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斧足纲蚌属。外壳淡褐色,肉白可食。生活在浅海泥沙中,可人工养殖。也称为「魁蛤」、「蚶子」。因其介壳厚且坚硬,有纵线突起,像屋瓦的楞角,故俗称为「瓦楞子」。《尔雅·释鱼》魁陆」句下晋·郭璞·注:「《本草》云:『魁状如海蛤,圆而厚,外有理纵横。即今之也。』」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诗词名句

      评论发表评论

      蚶解释,蚶汉语字典 单词乎
      m.danc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