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普视频博主“影视飓风”发布了一则引发热议的视频,内容称视频平台为了降低流量费用,通过压缩视频画质来节省开支。这一过程涉及降低视频码率、改变编码格式等方式,甚至根据视频的观看次数进行动态调节。当视频观看人数较少时,平台会提供较高的码率,但如果视频火爆、观看人数增多,平台则会降低码率、调整格式以减少流量支出。这一视频迅速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讨论和关注。
对此,一位视频行业的技术专家指出,虽然视频平台的技术确实在朝着降低码率、压缩带宽成本的方向发展,但情况比视频中描述的更为复杂。视频平台的核心是在不明显影响画面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他进一步解释说,码率仅是影响视频画质的诸多参数之一,帧率、HDR(高动态范围成像)等因素同样至关重要,各平台需要在多个技术指标之间做出平衡。
另一位技术专家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对视频网站的编码技术做出了详细说明。他指出,目前国内视频平台广泛采用的编码格式包括H.264、H.265和H.266三种标准。其中,H.264能在保持相同画质的前提下提供大约两倍于早期标准(如MPEG-2、MPEG-4)的压缩效率;H.265则作为其后继者,在优化预测技术的基础上,能进一步节省约50%的比特率;最新的H.266标准可以在不牺牲视频质量的情况下,再次减少50%的数据需求。目前,H.264仍是主流编码标准,而H.265正逐步被更多平台应用。
对于“视频平台会根据观看次数动态调节码率”的说法,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情况在长视频平台几乎不存在,但在用户量更大的短视频平台上可能确实会出现,尤其是在流量爆发时段。总的来说,虽然视频平台确实在通过降低码率来节约成本,但他们也在评估画面质量,并不会随意牺牲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