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首页 - 汉语词典 - 排箫

排箫

拼音pái xiāo

词典解释

(1).古代管乐器。也称箫。编竹而成,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按律排列木椟中,上端平齐,下端两旁长而中部短,参差不同,故又名“参差”。管底以蜡蜜封堵的称“底簫”,无底的称“洞簫”。木椟以红或黑色髹漆,有戗作云形者,则称“云簫”。《元史·礼乐志二》:“簫二,编竹为之。每架十有六管,阔尺有六分。黑抢金鸞凤为饰,鍮石钉铰。以黄绒紃维於人项,左右復垂红绒絛结。架以木为之,高尺有二寸,亦号排簫。”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第四人为 湘夫人 ,女像,面色绿,馀与 湘君 相似,手执排箫。”参阅通典·乐四》

(2).吹箫。 宋 马子水龙吟·为陈坂种玉庄作》词:“ 弄玉 排簫, 许琼 挥拍胎禽飞舞。”

国语词典

排簫 (pái xiāo)
  1. 樂器名,由長短不同的竹管比連而成,故稱為「排簫」。分為大小二種,大者二十三(或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

0
纠错
猜你喜欢
银苗菜九戎嶢嵠俯拾青紫高亲非战之罪麝衾杯中緑外强
应用推荐
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