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首页 - 诗词名句 - 琵琶慢调弦上声,相思字越弹着不应

琵琶慢调弦上声,相思字越弹着不应

出自元代张弘范《【双调】寿阳曲_酒可红双颊》:

酒可红双颊,愁能白二毛,对樽前尽可开怀抱。
天若有情天亦老,且休教少年知道。


红颜褪,绿鬓凋,酒席上渐疏了欢笑。
风流近来都忘了,谁信道也曾年少?。

襄王梦,神女情,多般儿酿成愁病。
琵琶慢调弦上声,相思字越弹着不应


咏李白。

贵妃亲擎砚,力士脱靴,御调羹就飧不谢。
醉模糊将吓蛮书便写,写着甚杨柳岸晓风残月。

查看所有张弘范诗词作品

注释参考

琵琶

琵琶 (pípa)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

慢调

词曲的一种格调。因曲调舒缓而得名。也有由单调小令演化为中调、长调而称慢的,如《浪淘沙慢》、《木兰花慢》等。

上声

上声 (shǎngshēng) 四声之一,上声( )的又音 one of the four tones in Chinese pronunciation 上声高呼猛烈强。——真空《玉钥匙歌诀》 上声 (shàngshēng) the second of the four tones in classical Chinese and the third tone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古汉语四声的第二声 普通话字调的第三声

相思

相思 (xiāngsī)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lovesickness;yearning between lovers

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张弘范名句,【双调】寿阳曲_酒可红双颊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猜你喜欢
应用推荐
诗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