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排天倚岚壁,苔痕不犯松乔迹。
上通群帝集台斗,下鉴十洲通碣石。
树呼清风杂今古,山遗宿润从开辟。
丹翁曾同玉女醉,樵者亦见仙人弈。
云飞磴道晴掩冉,露湿衣裳香滴沥。
洞中灵君来不来,鹤归冲落桃花碧。
(1).云阵飞行。《艺文类聚》卷六九引 南朝 梁简文帝 《答萧子云上飞白书屏风书》:“非观触石,已觉云飞。” 元 袁桷 《客舍书事》诗之七:“云飞疑到地,草长不知春。”
(2).指雨云兴起。《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祭方丘乐章》:“雨零感节,云飞应序。” 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日出 扶桑 ,云飞 苍梧 。”
(3).在云中飞行。高飞。 晋 左思 《蜀都赋》:“云飞水宿,哢吭清渠。”《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张罗沮泽,不覩鸿鴈云飞。” 吕向 注:“张网草泽而不覩鸟之高飞。” 唐 杜牧 《雁》诗:“万里衔芦别故乡,云飞雨宿向 瀟湘 。” 金 元好问 《浩然师出围城赋鹤诗为送》:“明年也作江鸥去,水宿云飞共一天。”
(4).比喻快速行进。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虎啸风腾,云飞电掩。”《隋书·炀帝纪下》:“高帆电逝,巨舰云飞。”《jin{1*1}瓶{1*1}梅词话》第九十回:“那 小张 掩口应诺,云飞跑去。”
(5).比喻才情奔放。《艺文类聚》卷十四引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牋记风动,表议云飞。” 隋 卢思道 《卢纪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6). 汉高祖 《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因用“云飞”谓奋发有为。 南朝 宋 鲍照 《为柳令让骠骑表》:“翰起云飞,拂翼虹路。”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理应识是识非,知滞知微,使无才者泥伏,有用者云飞。” 宋 王禹偁 《省试三杰佐汉孰优论》:“﹝ 汉高祖 ﹞斩蛇于大泽,逐鹿于中原,云飞 丰 沛 之间,雷动 崤 函 之地。”
(7).比喻远走高飞。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云飞同去国,星散各殊方。” 明 高启 《送证上人住持道场》诗:“明朝举首空相望,云飞 笠泽 天茫茫。”
(8).飘扬貌。 宋 张先 《宴春台慢·东都春日李阁使席上》词:“雕觴霞灩,翠幕云飞。”
(9).道教语。谓升天成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泿水》:“﹝ 卢躭 ﹞少栖仙术,善解云飞。”《云笈七籤》卷七四:“﹝ 隐栖子 ﹞必当羽化云飞,岂止龟鹤齐寿。”
登山的石径。 南朝 宋 颜延之 《七绎》:“巖屋桥构,磴道相临。” 唐 袁郊 《甘泽谣·懒残》:“忽中夜风雷,而一峯頽下,其缘山磴道,为大石所拦。” 元 揭傒斯 《寻舍弟将至东牢宿野店》诗:“入云攀磴道,落日及村墟。”《明史·礼志一》:“臺高三尺有奇,周以石栏,陟降为磴道。”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巖洞窈窕,磴道紆折。” 郭沫若 《访泰山杂咏·万松亭遇雨》:“磴道千寻尽, 碧霞 铁瓦红。”
亦作“ 掩苒 ”。1.披靡,偃倒。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緑,蓊葧香气。” 宋 苏轼 《和饮酒》之三:“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2).摇曳貌。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池荷掩冉於左右,陇菊迤邐於东西。”
(3).柔弱貌。 宋 苏辙 《寓居》诗之四:“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 宋 陆游 《感怀》诗:“阡眠香草茂,掩苒烟柳弱。”
(4).轻盈柔美貌;柔和貌。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临卭李生》:“女从水面掩冉而返。” 宋 辛弃疾 《喜迁莺》词:“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
(5).萦绕貌。 宋 王质 《游东林山水记》:“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緑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 明 高启 《焚香》诗:“乍飘犹掩冉,将断更氤氲。”
高似孙名句,清晓升琼台顶石崖有仙人脚迹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