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陈王致太平,转头已听黍离声。
陪臣僭上三归备,霸国邀君九鼎轻。
释氏谈空端有理,词人赋恨岂无情。
燠年寒岁频更换,未抵黄河一度清。
《诗·豳风》中的一首。反映 西周 农奴终年辛劳而不得温饱的苦况。全诗八章八十八句,为《国风》中第一长篇。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无衣无褐,必盈《七月》之叹。” 宋 梅尧臣 《依韵吴冲卿秋虫》:“今者《秋虫》篇,不异《七月》章。”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诗序》:“盖,《诗》有咏古而意在伤时者,《七月》、《信南山》、《采菽》之类是也。”
指 三国 魏 曹植 。 唐 夏侯审 《咏被中绣鞋》:“ 陈王 当日风流减,只向波间见袜罗。” 唐 韩偓 《密意》诗:“经过 洛水 几多人,唯有 陈王 见罗袜。”
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用作感慨亡国之词。 三国 魏 曹植 《情诗》:“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麦秀之感,非独 殷 墟;黍离之悲,信哉 周 室。” 宋 柴望 《多景楼》诗:“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明 张煌言 《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公殡宫》诗之一:“赤手曾扶板荡运,黄肠犹带黍离愁。”
方回名句,周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