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鹳鸟迹,於是创文字。
原其制作心,本以便记事,呼读犹强名,况乃论位置。
周人建小学,六书分义类。
特令授童蒙,庶几别同异。
奈何中古后,穿凿失伦次。
早皿晋医言,止戈楚人志。
宋更{马瓜}作騧,秦易辠为罪。
三刀自梦徵,两日因谶记。
山丝已怪妄,门草更茫昧。
白水及绯衣,皆是表符瑞。
解槐与说枣,抑又出讥戏。
形声罕复论,一切归会义。
咄哉许祭酒,著论穷巧慧。
流俗喜不根,传授满当世。
廷尉议三章,诸生谈六艺。
往往授其言,大抵皆附会。
林生最晚出,纷乱尤自恣。
何言斯亭上,刻石高赑屃。
却思荆舒祸,对此频雪涕。
凭谁掩其恶,水火为焚弃。
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晁公武名句,读林罕小说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