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审某官间期淑气,特立高标。
仰维岳之生贤,一朝献颂;赋缁衣而入相,四海同声。
欣逢五百年之期,愿上八千岁之祝。
可占耆艾,曷尽形容。
音寄水龙吟,名为壮椿岁。
倘蒙省览,万有荣光。
。
纶巾少驻家山,北窗睡觉南薰起。
黄庭细看,长生秘诀,神仙奇趣。
奈此苍生,顾苏炎热,仰为霖雨。
趁丹心未老,将整顿乾坤,手为经理。
。
好是今年庆事。
抱奇孙、一门佳气。
蓬山振佩,麟符重锡,褒纶新美。
玉树参庭,桂枝分种,香浮兰芷。
看他年、接武三槐,长是伴、壮椿岁。
(1).谓产生贤良的思想。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俗人之相於也,有利生亲,积亲生爱,积爱生是,积是生贤,情苟贤之,则不自觉心之亲之,口之誉之也。”
(2).谓生养贤良之人。 宋 王安石 《贺生皇子表》之七:“燕禖饗德,方储锡羡之祥;羆梦生贤,克协会昌之运。”《元史·后妃传一·顺帝答纳失里皇后钦察氏》:“《嵩高》生贤,予篤怀于良佐;《关雎》正始,尔勉嗣於徽音。”
(1).古代祭礼仪节之一。向尸献爵。《周礼·春官·司尊彝》:“其朝献用两著尊。” 郑玄 注:“朝献,谓尸卒食,王酳之。”
(2). 唐 宋 之时称天子亲自祭告 太清宫 、 景灵宫 或太庙。《旧唐书·玄宗纪下》:“己丑,制自今告献 太清宫 及太庙改为朝献,巡陵为朝拜,告宗庙为奏,天地享祀文改昭告为昭荐,以告者临下之义故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先 景灵宫 ,谓之朝献。”
(3).诸侯或属国朝觐时贡献方物。《汉书·高帝纪下》:“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晋书·张华传》:“歷世未附者二十餘国,并遣使朝献。”
(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毛 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 郑武公 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 武公 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 郑玄 注:“《緇衣》《巷伯》皆《诗》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贤者也。” 唐 陆贽 《张延赏中书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继《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装。 唐 韦应物 《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悟言緇衣子,萧洒中林行。”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緇衣顿改昔年妆。”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桥上走出一位以黑纱蒙面的僧人,身着缁衣,手敲金钟,口念‘南无 阿弥陀佛 ’。”
(5).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亚之 《送洪逊师序》:“自佛行中国已来,国人为緇衣之学多,几与儒等。”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庐山诗》之三一:“ 欧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6).借指僧人。 唐 刘商 《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緇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丞相是当朝黄阁,小尼是出世緇衣。”
(1).入朝为宰相。《史记·曹相国世家》:“ 萧何 卒, 参 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唐 崔顥 《江畔老人愁》诗:“两朝出将復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旧传居此閤者,多至入相。” 清 梅曾亮 《原仕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惟公与兄子 文瑞公 ,相继皆以是入相,天下以为荣。”
(2).旧时戏曲舞台上,上下场的两个门,分别标有“出将”、“入相”字样。“入相”指演员下场。
佚名名句,壮椿岁(寿赵丞相)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