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首页 - 诗词名句 - 韬晦无因观大用,感通犹得见全提

韬晦无因观大用,感通犹得见全提

出自宋代李吕《送双峰圣僧遗像还山》:

枯林形模酷肖之,只应铎落自秦时。
定光炉韛收亲子,圆宽门风出自枝。
韬晦无因观大用,感通犹得见全提
要知取次为霖去,便是元初利物机。

查看所有李吕诗词作品

注释参考

韬晦

(1) [refrain from revealing one's ambitions and put others off the track]∶韬,韬光;晦,晦迹。韬晦,即收敛锋芒,隐藏不露

愈事韬晦,群居游处,赤尝有言。——《唐书·宣宗纪》

(2) [dark;gloomy]∶阴暗无光;阴晦

详细解释

(1).指光芒收敛。《梁书·张充传》:“顷日路长,愁霖韜晦,凉暑未平,想无亏摄。” 清 郑燮 《夜光木歌》:“白日韜晦,宵暗晶明。”

(2).借指才能行迹隐藏不露。《旧唐书·宣宗纪》:“常梦乘龙升天,言之於 郑后 ,乃曰:‘此不宜人知者,幸勿復言。’歷 大和 、 会昌 朝,愈事韜晦。羣居游处,未尝有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既归,益自韜晦,读书不出,一跛嫗执炊而已。” 邹韬奋 《经历》八:“在那篇说教里特别提到我的名字,说我好得不得了,除学识是怎样怎样的精研通达外,性情又是怎样怎样的谦逊韬晦。”

无因

(1).无所凭借;没有机缘。《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梦至荒野,遇大河,欲渡无因。”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有待闻乾鹊,无因见皎蟾。”

(2).无故,无端。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 宣武 与 简文 太宰共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 桓温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桥, 温 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絃悲岂无因。”

(3).犹无须。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 皇若遇 红儿 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大用

大用 (dàyòng) 重用 empower;put sb. in important position 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感通

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朱子语类》卷七二:“ 赵致道 问感通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谢小娥 立志报仇,梦寐感通,歷年乃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宜有别择》:“如谓委屈将顺,先意承旨,即可感通殊俗……而外人且愈养而愈骄,其蹴踏凌侮,乃无所不至。”

李吕名句,送双峰圣僧遗像还山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猜你喜欢
应用推荐
诗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