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仁人对于弟弟有所忿怒。不藏于心中;有所怨恨,不留在胸内。只是亲他爱他罢了。
原文摘要:
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有德行的人。《书·泰誓中》:“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汉 贾谊 《惜誓》:“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仁人也,天相之矣。”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诗之四:“乃知仁人泽,是处皆阳春。”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
怀藏怒火;怀恨于心。《孟子·万章上》:“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韩非子·八经》:“藏怒持罪而不发曰增乱,其患徼幸妄举之人起。” 明 张居正 《答松江兵宪蔡春台书》:“且 中元公 曾有手书奉公,乃其由中之语,必不藏怒蓄恨,而过为己甚之事者也。”
谓非其时。或谓过度而无节制。《汉书·五行志上》:“传曰: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姦谋,则木不曲直。”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不得其时也。或曰,不豫戒曰不宿,不戒以其时也。” 王先谦 补注:“《续志》 刘 注引 郑 注《大传》曰:不宿,不宿禽也。角主天兵。《周礼》:四时习兵,因以田猎。《礼志》曰: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羣,过此则暴天物,为不宿禽。”
孟子名句,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