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声酸嘶,汉月傍城低。
白骨若不掩,高与长城齐。
(1).酸痛剧烈之貌。 三国 魏 曹植 《释愁文》:“临餐困於哽咽,烦寃毒於酸嘶。” 宋 范成大 《不寐》诗:“合体竞酸嘶,莫夜輒增极。”
(2).哀鸣;悲叹。《梁书·昭明太子统传》:“驥蹀足以酸嘶,挽悽鏘而流泫。”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三折:“我这里望中原,思故里,不由我感嘆酸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俄见女郎綳婴儿,自穴中出,举首酸嘶,怨望无已。”
(1). 汉 家或 汉 时的明月。 南朝 陈 张正见 《明君词》:“寒树暗胡尘,霜栖明 汉 月。”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空将 汉 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2).借指祖国或故乡。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七:“已去 汉 月远,何时筑城还?”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九:“万里隔关山,一心思 汉 月。”
陆游名句,古筑城曲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