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乎
首页 - 诗词名句 - 父老云与泗水通,增损清浊,相应不差,时有河鱼出焉

父老云与泗水通,增损清浊,相应不差,时有河鱼出焉

出自宋代苏轼《起伏龙行(并叙)》:

徐州城东二十里,有石潭。
父老云与泗水通,增损清浊,相应不差,时有河鱼出焉
元丰元年春旱,或云置虎头潭中可以致雷雨,用其说,作《起伏龙行》一首。
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
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
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
碧潭近在古城东,神物所蟠谁敢侮。
上欹苍石拥岩窦,下应清河通水府。
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
当年负图传帝命,左右羲轩诏神禹。
尔来怀宝但贪眠,满腹雷霆喑不吐。
赤龙白{1*1}虎战明日,倒卷黄河作飞雨。
嗟吾岂乐斗两雄,有事径须烦一怒。

查看所有苏轼诗词作品

注释参考

父老

父老 (fùlǎo) 古时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担任;亦尊称老年人 elders(of a country or district)

增损

增加或减少。多指文字上的修改。《史记·吕不韦列传》:“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文字取则 印度 ,微有增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读之閎肆沉雄,浩乎 司马 之气矣,而左规右矩,一字增损末由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然今所传诸小説,皆屡经后人增损,真面殆无从復见矣。”

清浊

(1).清水与浊水。《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 唐 高适 《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妆域》:“蓬卷无根株,涡洄乱清浊。”

(2).喻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等。《史记·吴太伯世家》:“ 延陵季子 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事涉疑似,以药服之,清浊则验。” 宋 苏轼 《钱君倚哀词》:“吾将观子之进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浊。”

(3).音乐的清音与浊音。《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礼记·乐记》:“倡和清浊,迭相为经。”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震风过物,清浊效响。”

(4).语音的清声与浊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陆法言 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 法言 为 吴 人,而为 吴 音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清气与浊气。引申以喻天地阴阳二气。《文选·左思<魏都赋>》:“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李善 注:“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之一》:“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

相应

相应 (xiāngyìng) 相互呼应;应和;相符合 correspond 相应 (xiāngyìng) 相宜,应该 corresponding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彼此相当的或互补的;交互,互惠 reciprocal 商定彼此都给对方公民以相应的权利

不差

不差 (bùchā) 全对,无差错 all right 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不错,不坏 not bad 今年的麦收成想还不差。——叶圣陶《火灾·晓行》

河鱼

河鱼 (héyú) 腹泻 diarrhoea 河鱼腹疾,奈何?——《左传·宣公十二年》。疏:“如河中之鱼,久在水内,则生腹疾。”

苏轼名句,起伏龙行(并叙)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猜你喜欢
应用推荐
诗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