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不进前,约不退进。
临济白拈,未是好手。
南山不惜两茎眉,玉筯空将撑虎口。
亦作“ 玉箸 ”。1.玉制的筷子;筷子的美称。 唐 杜甫 《野人送朱樱》诗:“金盘玉筯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宋 黄庭坚 《元明留别》诗:“桄榔笋白映玉箸,椰子酒清宜具觴。” 清 汪懋麟 《醉白以杭州韭见饷欣然命酌得诗》之一:“厨娘细斫银丝鱠,老子欢齐玉筯头。”
(2).喻眼泪。 南朝 梁 简文帝 《楚妃叹》诗:“金簪鬢下垂,玉筯衣前滴。” 唐 高适 《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明 沉鲸 《双珠记·从军别意》:“骤闻兰友戍天涯,不觉离愁锁两眉。作恶中年,玉筯并垂。” 吴有章 《清宫词》诗:“宫花依旧烂春红,玉筯双垂染血浓。”
(3).佛家指坐化时垂下的鼻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嗓》:“ 王 ( 王和卿 )忽坐逝,而鼻垂双涕尺餘,人皆嘆骇。 关 ( 关汉卿 )来弔唁,询其由,或对云:‘此释家所谓坐化也。’復问鼻悬何物,又对云:‘此玉筯也。’”《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看 莲女 鼻中流下两管玉筯来,遂揭了销金盖头,用手一摇,见 莲女 端然坐化而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 槐南 一僧﹞溘然而逝,合掌端坐仍如故,鼻垂两玉筯,长尺餘,众大惊异。”
(4).喻小冰柱。 宋 苏辙 《同王适赋雪》诗:“细排玉箸短垂簷,暗结轻冰时入研。”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和赵文鼎提举赋雪》词:“香暖处,酒醒时,画簷玉筯已偷垂。”
(5).书体名。指 秦 李斯 所创之小篆。 李绰 《尚书故实》引 唐 张怀瓘 《书断》曰:“如科斗、玉筯、偃波之类,诸家共五十二般。” 五代 齐己 《谢西川昙域大师玉箸篆书》诗:“玉筯真文久不兴, 李斯 传到 李阳冰 。” 元 郑杓 《衍极·书要》“篆有垂露、復书、杂体” 元 刘有定 注:“小篆之别十一,曰玉筯篆, 秦 小篆也, 李斯 等作。”
(1) [jaws of death as the tiger's mouth]∶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
才出狼窝,又入虎口
(2) [part of the hand between the thumb and the index finger]∶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联结部分
详细解释(1).老虎之口。比喻危险的境地。《战国策·齐策三》:“今 秦 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通 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於虎口!’迺亡去。”《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幸得安全,俱脱虎口。” 老舍 《四世同堂》八二:“这是 北平 ,是他的家,也是虎口;他必须毫不动心的进入虎口,而不被它咬住。”
(2).指大拇指和食指相连的部分。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己·朱先觉九梁》:“足滑而跌,闪肋,伤右虎口,痕广寸餘。” 张天翼 《畸人集·菩萨的威力》:“他牙齿磨得格格地响,忽然抓起那枝bo{1*1}朗{1-1}宁--食指使劲一掐,用力得虎口都痛起来。”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土也不是容易挖的。三九天,黄胶土里夹着卵石,冻得噔噔的,力气壮的一镐下去,刨不起巴掌大的泥。刨上一宿,虎口震出血来,手掌磨起了血泡。”
(3).人体穴位合谷的别称。
释法薰名句,偈倾一百三十三首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