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翁薄暮醉酒归,杖藜迷却高阳池。
清风吹花绿阴倒。
我笑谓是秋云移。
还乘贯月槎,夜过郎官湖。
峥嵘星斗入江汉,荡漾槎影如鲸鱼。
九华之真人,邀我倒玉壶,麒麟擘脯供行厨。
依稀仙乐在空际,碧山四映寒蟾孤。
举酒酌寒蟾,明月下饮姮娥俱。
霓裳拂云锦,万荷露泻琼瑶卮。
麾幢晻霭罗烟空,乃有三皇所授之玉童。
风前飘飘曳广带,对立十二秋芙蓉。
清香九曲银河通,真人绿发披春风。
锦袍玉雪照天地,口说姓字安南公。
是公多逸气,略与古昔贤豪同。
时能扫月色,延我石室烟萝中。
又言昔同张谓所游地,长叹一覆丹霞钟。
风吹仙药度溪去,我亦醉卧香鑪峰。
(1).称男性神仙,仙人。 唐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郑魁铭研诗》:“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神异如此,人人皆道他是仙翁再世。”
(2).对道官的敬称。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仙翁拜揖,念小生与仙翁素乏平生,何以见顾?”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迷失,失掉。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一折:“教你二十年之后,遇三箇丫髻 马真人 度脱你,你便回头者,休迷却正道。”《全元散曲·一枝花·春雪》:“只见白茫茫迷却前村道。”《花月痕》第四八回:“两人迷却真性,夜夜在他帐中轮班直宿。”
池名。在 湖北 襄阳 。原是 汉 侍中 习郁 于 襄阳 岘山 养鱼之所。 晋 山简 镇 襄阳 ,名之曰 高阳池 ,盖取 郦食其 高阳 酒徒之意。《晋书·山简传》:“ 简 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 习氏 ,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时有童儿歌曰:‘ 山公 出何许,往至 高阳池 。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 宋 曾巩 《高阳池》诗:“ 山公 昔在郡,日醉 高阳池 。”参见“ 高阳酒徒 ”。
邓牧名句,汉阳郎官湖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