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中有一士,不知其姓名。
面色不忧苦,血气常和平。
每选隙地居,不踏要路行。
举动无尤悔,物莫与之争。
藜藿不充肠,布褐不蔽形。
终岁守穷饿,而无嗟叹声。
岂是爱贫贱,深知时俗情。
勿矜罗弋巧,鸾鹤在冥冥。
丘中有一士,守道岁月深。
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
所逢苟非义,粪土千黄金。
乡人化其风,薰如兰在林。
智愚与强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访其人,将行复沉吟。
何必见其面,但在学其心。
犹充饥。《淮南子·齐俗训》:“贫人则夏被褐带索,含菽饮水以充肠,以支暑热。” 唐 杜甫 《发秦州》诗:“充肠多薯蕷,崖蜜亦易求。” 唐 白行简 《李娃传》:“行路咸伤之,往往投其餘食,得以充肠。”
(1).遮掩身体。 汉 班固 《bai{1*1}虎通·衣裳》:“圣人所以制衣何?以为絺紘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公车徵士汝南袁夏甫》:“巾所以饰首,衣所以蔽形。”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 宛渠国 ﹞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
(2).隐匿形迹。指隐身术。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润州处士》:“女至兄前,兄不之见也,乃弃刀於水中,復往,兄乃见之……復令取刀持之,则不能蔽形矣。”
白居易名句,丘中有一士 命首句为题二首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