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非为己,恳恳欲忘生。
力尽心终在,身亡势亦成。
遗民抛剑戟,故老半公卿。
魏丙生前友,俱传汉相名。
(1).干不顾法纪或礼法的坏事。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鬼爷爷》:“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
(2).指违法或违反道德的坏事、坏行为。《水浒传》第三五回:“不孝逆子,做下非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土番点卯》:“尔宜躬先奉法以统一乡之众,以尽轨于法,稍有非为,惟尔总是问。”
(3).不顾法纪或礼法。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我痴心想望贞洁,你做事忒杀非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小人颇知礼法,极守本分的,怎敢干此非为之事。”
(1).诚挚殷切貌。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夫不勤勤,则前人不当;不恳恳,则觉德不愷。”《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省昌 虑郡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斯实君臣恳恳之求也。”《新唐书·赵憬传》:“ 憬 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 明 归有光 《祭外舅魏光禄文》:“公慰藉恳恳,未尝不以远大为期。”
(2).急切貌。《后汉书·王畅传》:“愚以为恳恳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姦,未若礼贤。”
苏辙名句,司马温公挽词四首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