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淮南子·泰族训》
解释:百姓没有廉耻之心,是不能够治理的;不去修治礼义,廉耻观念就不能建立。
原文摘要:
兵焉。赂以宝玉骏马,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 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成拔,得贤之与失贤也。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阅其无人。”无人者,非无众庶也,言无圣人以统理之也。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 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梯,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夫刻肌肤,镵
施行礼教。 汉 桓宽 《盐铁论·诛秦》:“ 周 室修礼长文,然国翦弱,不能自存。”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故选将开边,劳来安集,加以纳款通和,布德修礼。”
刘安及其门客名句,淮南子·泰族训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