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交岁晚各西东,解后斯人慰老穷。
莫把冠巾浼澄观,更添须发恼林公。
强牵谢客为禅客,闲伴涪翁作钓翁。
行矣余方有公事,异时傥肯访山中。
(1).冠和巾。古代用以区别士和庶人。《释名·释首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亦泛指头巾。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向风长叹不可见,我欲收敛加冠巾。” 明 高启 《丁孝廉惠冠巾》诗:“知试山人服,冠巾远寄重。”
(2).指官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引 吕映薇 《帘钩》诗:“ 严公 幕下怜才甚,三掛冠巾是也非。”
戴上帽子、头巾。意谓僧人还俗或出仕。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杭 僧 思聪 ﹞挟琴游 梁 ,日登中贵人之门,久之,遂还俗,为御前使臣。方其将冠巾也, 苏叔党 因 浙 僧入都,送之诗曰:‘试诵《北山移》,为我招琴 聪 。’诗至,已无及矣。”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僧 道衍 ,俗姓 姚氏 …… 应珍 通儒家书,兼多异术。 衍 尽得其传,以才气自负,欲返冠巾。”
生气;动怒。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四折:“ 奉先 且不要发恼,再慢慢的商议波。”《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 子瞻 ﹞若不听受时, 佛印 就发恼起来。”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怎么为这样的事发恼呢,我们正盼望有人指教呢。”
对 晋 僧 支遁 (字 道林 )的尊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 叹 林公 :‘寻微之功,不减 辅嗣 。’” 唐 耿湋 《题藏公院》诗:“古院 林公 住,疏篁近井桃。俗年人见少,禪地自知高。”
刘克庄名句,题倪上人诗卷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