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本燕赵人,秉心愚且直。
群籍备所见,孤贞每自饬。
徇禄期代耕,受任亦量力。
幸逢休明时,朝野两荐推。
一朝趋金门,十载奉瑶墀。
入掌迁固笔,出参枚马词。
吏部既三践,中书亦五期。
进无负鼎说,退惭补衮诗。
常恐婴悔吝,不得少酬私。
嗷嗷路傍子,纳谤纷无已。
上动明主疑,下贻大臣耻。
毫发顾无累,冰壶邈自持。
天道何期平,幽冤终见明。
始佐庐陵郡,寻牧襄阳城。
彤帏荷新宠,朱黻蒙旧荣。
力薄惭任重,恩深知命轻。
饬徒留前路,行子悲且慕。
犹闻长乐钟,尚辨青门树。
慈亲不忍诀,昆弟默相顾。
去去勿重陈,川长日云暮。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 、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 , 江淹 亲向梦中逢。”参见“ 中书君 ”。
崔湜名句,景龙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授江州员外司马…途中言志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