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
拼音:qí ,部首:邑(⻏),
卷号:六下,反切:巨支切
岐新华字典
岐异体字
𨙾𨙸㟚岐說文解字
𨙾
岐
𨙸或从山支聲。因岐山以名之也。
㟚
古文𨙸从枝从山。
岐說文解字注
周文王所封。在右扶風美陽中水鄉。
段注:《經典》有岐無𨙸。惟《漢・地理志》曰:大王徙𨙸。文王作酆。《匈奴傳》曰:秦襄公伐戎至𨙸。師古曰:𨙸古岐字。岐專行而𨙸廢矣。許所見豳岐作𨙸。猶所見薊作𨜒也。《地理志》曰:右扶風美陽,《禹貢》岐山在西北。中水鄉,周大王所邑。《魯頌》箋曰:大王自豳徙居岐山之陽。【按】此云文王所封。要其終而言。《皇矣》詩曰:度其鮮原。居岐之陽。箋云:乃始謀居善原廣平之地。亦在岐山之南也。文王自𨙸遷酆。非文王始國𨙸也。下云酆,周文王所都。則此當云大王矣。戴先生曰:美陽今爲陜西鳳翔府岐山,扶風二縣。《漢志》:美陽。岐山在西北。今岐山縣東七十里岐山是。
从邑。支聲。
段注:巨支切。十五部。
𨙸或从山。支聲。因岐山㠯名之也。
段注:𨙸或者,岐之或字。謂岐卽𨙸邑之或體也。又云因岐山㠯名之。則又𨙸邑岐山畫爲二字矣。考岐山見於《夏書》,雅,頌,《漢志》。𨙸邑因岐山以名。𨙸邑可作岐。岐山不可作𨙸。薛綜注《西京賦》引《說文》。岐山在長安西美陽縣畍。山有兩岐。因以名焉。此《說文・山部》原文也。山有兩岐,當作山有兩枝。山有兩枝,故名曰岐山。疑後人移入於此而刪改之。學者讀此可以刪《邑部》之岐專入《山部》矣。○按《漢書・地理志》曰大王徙𨙸。曰襄公將兵救周有功。賜受𨙸酆之地。《郊祀志》曰大王建國於𨙸梁。《匈奴傳》曰秦襄公伐戎至𨙸。皆作𨙸。𨙸周字也。而岐山字《地理志》皆作岐。是可證𨙸岐之別。
古文𨙸。从枝。从山。
段注:古文𨙸當作古文岐。此亦淺人改《山部》之文入《此部》耳。亦當刪此入彼。
岐说文系传
周文王所封,在右扶風美陽中水郷。從邑支聲。
鍇注:臣鍇按:顏之推《家訓》:「本音奇,後人始音抵也。」
𨙸或從山、支。因岐山以名之也。
古文𨙸從枝,從山作。
鍇注:臣鍇曰:「按字書以岐爲山名,𨙸爲邑名。【按】《孟子》:『大王卽就岐山之下而居。』指山之名,更別無邑名,故許慎三字並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