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造句

小学生造句,成语造句,常用造句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认真,遇事必须详察,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到头来肯定张冠李戴笑话百出,有时甚至会犯大错。
2、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3、学习不能浮光掠影囫囵吞枣
4、我们囫囵吞枣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
5、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6、囫囵吞枣地吃食物是个坏习惯。
7、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8、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9、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
10、他看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虽看了很多,但收获很小。
11、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12、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13、饱经风寒的他已经饿了几天了,得到食物的他囫囵吞枣地吃了起来。
14、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15、我读书经常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
16、对于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囫囵吞枣地接收.
17、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18、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19、做任何事情都要锲而不舍,不能囫囵吞枣,这样你终将硕果累累
20、你觉得你这样囫囵吞枣的做完这件事情会不会有收获呢。
21、一想到读书我就如饥似渴,但当我拿起课本了我就是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
22、学习文言文,只是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不是好办法,只有逐字逐句地品味消化吸收,才能真正学好。
23、老师叫我们熟读明天的课文,而我囫囵吞枣的几分钟就看完了。
24、有些道理必须深入思索,绝不能囫囵吞枣
25、善于读书的人当看不懂时,会自觉地反复重读,直到读懂为止。而不善于读书的人则相反即使第一遍看不懂也囫囵吞枣地读下去。
26、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27、理解肤浅因为看书时囫囵吞枣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反复思考。
28、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29、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30、不懂得问题一定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31、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32、一次专心学习胜过百次囫囵吞枣;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轻率行动
33、每次我看到新的东西,我先是囫囵吞枣然后在细细琢磨。
34、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35、一直想着说、读、写、练,却总是囫囵吞枣的一带而过。
36、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37、上初中时,我囫囵吞枣地读过几部托尔斯泰的作品,那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普及本。
38、爷爷坐在我面前,和蔼可亲地对我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囫囵吞枣乱干一通。”。
39、我们做事情要认认真真,不能万事都囫囵吞枣
40、学习要靠平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41、国际音乐日,你将被《闹钟交响曲》惊醒,哼着《锅碗瓢盆进行曲》做饭,踩着《囫囵吞枣圆舞曲》享受早餐,国庆长假在《节日狂想曲》中拉开序幕!
42、学习知识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囵吞枣
43、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44、忽视了语法的作用片面强调机械模仿记忆结果造成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5、读叔本华的书,我们不能囫囵吞枣,要含英咀华
46、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
47、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48、作为学生,我们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应该如饥似渴地深入研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与众不同,在考试大显身手
49、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50、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做,否则欲速则不达。

囫囵吞枣解释

囫囵吞枣 (húlún-tūnzǎo) 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swallow a date whole 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笼统含混 to do a thing wi 详情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诗词名句

评论发表评论

囫囵吞枣造句 单词乎
m.danc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