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学习
必须认真,遇事必须详察,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的学习
方法到头来
肯定张冠李戴,
笑话百出,有时
甚至会犯大错。
2、读书,学习要善于
思考,
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
习惯。
3、学习不能
浮光掠影,
囫囵吞枣。
4、我们
囫囵吞枣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
5、倘使
囫囵吞枣,
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6、
囫囵吞枣地吃食物是个坏习惯。
7、
行为主义的交替
反应之说便用以
补救这种
囫囵吞枣之弊。
8、第一遍可
囫囵吞枣读,这叫
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9、读书要
反复的读不能
囫囵吞枣。
10、他看书
一目十行,
囫囵吞枣,书虽看了很多,但
收获很小。
11、
像他这样
循序渐进地学习,
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12、那种只有一个
笼统说法的
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
理解。
13、饱经风寒的他
已经饿了几天了,
得到食物的他
囫囵吞枣地吃了起来。
14、
然而,人们来
不及鉴别、
吸收和
消化,只能
采取浮光掠影
或者囫囵吞枣的
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15、我读书
经常只是
囫囵吞枣的看一遍。
16、对于课堂上老师讲的
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
囫囵吞枣地接收.
17、学习中的大忌是
囫囵吞枣;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18、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19、做
任何事情都要
锲而不舍,不能
囫囵吞枣,这样你终将硕果
累累。
20、你觉得你这样
囫囵吞枣的做完这件事情会不会有收获呢。
21、一想到读书我就
如饥似渴,但当我拿起课本了我就是
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
22、学习文言文,只是
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不是好办法,只有逐字逐句地
品味消化吸收,
才能真正学好。
23、老师叫我们熟读明天的课文,而我
囫囵吞枣的几分钟就看完了。
24、有些
道理必须深入
思索,绝不能
囫囵吞枣。
25、善于读书的人当看不懂时,会
自觉地反复重读,直到读懂为止。而不善于读书的人则
相反,
即使第一遍看不懂也
囫囵吞枣地读下去。
26、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
囫囵吞枣的看了。
27、理解
肤浅是
因为看书时
囫囵吞枣,
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反复思考。
28、读书不能
囫囵吞枣,要读到
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29、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要
仔细琢磨,
深刻领会,
千万不能
囫囵吞枣只学
皮毛。
30、不懂得
问题一定要
清楚明白才行,不能
囫囵吞枣。
31、他只是把这首诗
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
至于什么
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32、一次
专心学习胜过百次
囫囵吞枣;一次
深思熟虑胜过百次
轻率行动。
33、每次我看到新的
东西,我先是
囫囵吞枣,
然后在细细琢磨。
34、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
囫囵吞枣是不能
提高学习
成绩的。
35、一直想着说、读、写、练,却
总是囫囵吞枣的一带而过。
36、我们读书不要
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
三心二意。
37、上初中时,我
囫囵吞枣地读过几部托尔斯泰的作品,那是上海译文
出版社出的
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普及本。
38、爷爷坐在我面前,
和蔼可亲地对我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
囫囵吞枣乱干一通。”。
39、我们做事情要认认真真,不能万事都
囫囵吞枣。
40、学习要靠平时的
积累,别到了
临时才
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41、
国际音乐日,你将被《闹钟交响曲》惊醒,哼着《锅碗瓢盆
进行曲》做饭,踩着《
囫囵吞枣圆舞曲》享受早餐,国庆长假在《节日狂想曲》中拉开序幕!
42、学习知识要深刻理解,不要
囫囵吞枣。
43、学习中的大忌是
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44、
忽视了语法的
作用,
片面强调机械模仿和
记忆,
结果造成
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不能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45、读叔本华的书,我们不能
囫囵吞枣,要
含英咀华。
46、我们要认
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
囫囵吞枣。
47、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提倡积极思考,
反对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
48、作为学生,我们读书不能
囫囵吞枣,而
应该如饥似渴地深入研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
文章与众不同,在
考试中
大显身手。
49、读书不能
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
需要的东西。
50、做事不能
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做,
否则欲速则不达。
囫囵吞枣解释
囫囵吞枣 (húlún-tūnzǎo) 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swallow a date whole 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笼统含混 to do a thing wi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