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笔顺
而笔顺:横、撇、竖、横折钩、竖、竖而异体字:
洏 耏 髵 能基本解释
而 ér ㄦˊ-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详细解释
- 而 ér
〈名词〉
-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 而,颊毛也。——《说文》
-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 表示并列关系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表示递进关系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 表示承接关系
-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 表示转折关系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 表示假设关系
-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代词〉
- 你;你的 [you;your]
-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 这样,此 [this]
-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助词〉
-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动词〉
- 如,好象 [seem;like]
-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 另见 néng
常用词组
而后 而或 而今 而况 而立 而且 而外 而已国语词典
- 而 ér ㄦˊ
〈名词〉
〈代词〉
- 你。
- 我。
〈动词〉
- 至、到。
- 如:「自南而北」、「自壮而老」。
- 能、可以。
- 《战国策·齐策六》:「齐多知而解此环不?」
- 《淮南子·原道》:「行柔而刚,用弱而强。」
〈介词〉
- 之、的。
-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淮南子·人间》:「虞之与虢,相恃而势也。」
- 以。
〈副词〉
- 才、始。表时间。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 犹。
- 《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 《孟子·告子下》:「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连词〉
- 和、与。
- 《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
- 并且。
- 则、就。
- 《易经·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 《左传·襄公十八年》:「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
- 如、若。
- 《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因而、所以。
- 然而、但是、却。表转折之意。
- 尚且。
〈助词〉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诗词名句
-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嵇康《赠秀才从军》
- 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 海上山不浅,天边人自来。方干《题雪窦禅师壁》
- 村静午鸡啼,绿暗新阴覆。一展轻帘出画墙,道是端阳酒。纳兰性德《卜算子·五日》
- 更也没书来,那堪被、雁儿调戏。辛弃疾《王孙信/寻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