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
徵笔顺
徵笔顺:撇、撇、竖、竖、竖折/竖弯、竖、横、横、横、竖、横、撇、横、撇、捺徵异体字:
征 徴 𢽠 𢾷 𢿁 𧗲 𢽡基本解释
徵 zhēng ㄓㄥˉ
- 召,征召。《爾雅•釋言》:“徵,召也。”
- 求;取。《左傳•哀公七年》:“夏,公會吴于鄫,吴來徵百牢。”
- 敛取;征收。《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
- 徭役;租税。《管子•治國》:“而上徵暴急無時,則民倍貸以給上之徵矣。”
- 证验;效应。《廣韻•蒸韻》:“徵,證也。”
- 征兆;迹象。《左傳•昭公十七年》:“往年吾見之,是其徵也。”
- 证明。《廣雅•釋詁四》:“徵,明也。”
- 征聘;纳币以成婚礼。《集韻•蒸韻》:“徵,成也。”
- 追究;责问。《左傳•僖公四年》:“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又指征询。唐沈既濟《任氏傳》:“徵于小僮,小僮笑曰:‘無之。’”
- 典,主管。《莊子•天道》:“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
- 虚。《爾雅•釋詁上》:“徵,虚也。”
- 姓(旧读zhǐ)。《三國志•吴志•程秉傳》:“秉為傅時,率更令河南徵崇亦篤學立行云。”
徵 zhǐ ㄓˇ
- 古代五声音阶的第四音,又名“迭”。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爾雅•釋樂》:“徵謂之迭。”《正字通•彳部》:“徵,五聲之一,絃用五十四絲,其聲清。”
徵 chéng ㄔㄥˊ
- 通“懲”。《荀子•正論》:“凡刑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未也。”
- 用同“澂”。澄清。《資治通鑑•漢桓帝延熹二年》:“陛下不加清徵,審别真偽。”
- 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澄城县西南。《集韻•蒸韻》:“徵,縣名,在同州。”
详细解释
徵 zhǐ
〈名词〉
(1) 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四音。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 “6”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notation or “5”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徵,五声之一,弦用五十四丝,其声清。——《正字通》
(2) 又如:徵羽(宫、商、角、徵、羽五声音节中的后两音)
(3) 另见 zhēng
国语词典
徵 ㄓㄥ zhēng
〈動〉
-
召集。
如:「徵兵」。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
責問、詢問。
如:「徵詢意見」。
《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徵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 -
公開尋求、招請。
如:「徵婚」、「徵文」、「誠徵女工」。 -
課取、收取。
如:「徵稅」。
《周禮·地官·閭師》:「以歲時徵野之貢賦。」
《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
〈名词〉
-
預兆、跡象。
如:「吉徵」、「凶徵」。
《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 -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徵崇。
徵 ㄓˇ zhǐ
〈名词〉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