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社奠东都,恃德非恃险。
聚兵三十万,待哺无容歉。
西有砥柱峻,菽麦不逾陕。
齐鲁粮食囏,灞水不潋滟。
唯余汴渠利,直贯长淮隒。
岁输六百万,江湖极收敛。
挽送入太仓,因陈失盖弇。
将漕苟不登,汝职兹为忝。
或谓取太多,六路有丰俭。
其间一不熟,饥殍谁能掩。
一旦俾之粟。
是人意常慊。
区处失其宜,斯言反为玷。
尝欲请增减,革孚亦须渐。
连营今饭稻,香美若菱芡。
因循未易论,官曹畏书检。
虚亭一临眺,比比危墙飐。
来从数千里,岁时空苒苒。
雨余山气兆,黛色浅深染。
夜昏渔火出,倏忽电光闪。
须臾月色空,水面铺寒簟。
相逢喜疲旧,城柝屡移点。
因语发长谣,谁能刊琬琰。
(1).琬圭、琰圭。《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 传:“大璧琬琰之圭为二重。” 蔡沉 集传:“琬琰,圭名。”
(2).为碑石之美称。 唐玄宗 《孝经序》:“写之琬琰,庶有补於将来。” 宋 苏轼 《贺林待制启》:“箸书已成,特未写之琬琰;立功何晚,会当收之桑榆。”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写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声;炳若丹青,掩 麟阁 云臺 之美。”
(3).泛指美玉。《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 南朝 梁 刘峻 《辨命论》:“火炎 崐 岳,砾石与琬琰俱焚;严霜夜零,萧艾与芝兰共尽。” 唐 韩愈 《送穷文》:“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杨珽 《龙膏记·觖望》:“花明宝鈿,光浮琬琰,是 广寒 仙媛,合配风流时彦。”
(4).比喻品德或文词之美。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怀抱之内,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南史·刘遵传》:“文史该富,琬琰为心;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元 邓文原 《奉题延祐宸翰诗》:“官联天府璇璣象,帝阐河图琬琰文。”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今倥偬之际,忽捧琬琰之章。”
(5).玉液。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西王母 ﹞共玉帐之高会,荐清澄琬琰之膏以为酒。” 元 张之翰 《一字砚赋》:“以藉古锦,以盛蟾蜍,以滴琬琰。”
蔡襄名句,泗州登马子山观漕亭名句。注释由系统生成,仅供参考